
按照我的理解,區域品牌應該包括區域公共品牌(如城市品牌、縣域品牌、鄉村品牌、區域文化品牌、區域旅游品牌等)和區域公用品牌(如地理標志品牌、產業集群品牌等)。良好的區域品牌能有效增進區域認同光環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,給區域內企業和產業帶來超額溢價,并能有效提升區域的文化自信,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。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金碚教授認為,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動力機制是,供給側突出創新引領,需求側則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?梢哉f,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核心關切。 基于地方特色產業的行政區品牌建設,正是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來提升區域建設品質,從需求與供給的高水平動態平衡角度,來提升供給質量。公共政策和公共品供給方面,區域品牌建設不僅要跟上,還要發揮引領作用。 比如:打造品牌杠桿,來更好地塑造地方特色、提升地方文化氣質;促進內生動能,來優化地方營商環境,建設良好的產業生態;強化科技賦能,加強研發助力特別是數字化賦能;深化文旅融合,乃至文化、旅游和其他產業的融合;優化區域治理,促進區域產業功能的聯動和區域發展的協同等。 區域品牌創新發展需要一個更為廣角的、系統化的戰略體系,和公共政策體系與治理體系的支撐,圍繞區域品牌戰略規劃,還應有產業生態戰略、科技賦能戰略、文旅融合戰略、區域治理策略等?梢钥闯,需求牽引和對需求的滿足,是區域品牌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機理。
|